查看完整版本: 超新星
頁: [1]

b0955666966 發表於 2009-4-14 03:24 PM

超新星

本帖最後由 美環瞳 於 2009-5-5 08:29 AM 編輯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並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在這段期間內一顆超新星所輻射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媲美。恆星通過爆炸會將其大部分甚至幾乎所有物質以可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拋散,並向周圍的星際物質輻射激波。這種激波會導致形成一個膨脹的氣體和塵埃構成的殼狀結構,這被稱作超新星殘骸 。


已知存在的超新星有幾種不同類型,但其形成機制都來自兩種情形之一:通過核融合產生能量的過程終止或突然啟動。當一個衰老的大質量恆星核無法再通過熱核反應產生能量時,它有可能會通過重力坍縮的過程坍縮為一個中子星或黑洞。重力坍縮所釋放的重力勢能會加熱並驅散恆星的外層物質。另一種形成機制為一顆白矮星可能會從其伴星那裡獲取並積累物質(通常是通過吸積,少數通過合併)從而提升核心的溫度,以至能夠將碳元素點燃並由此導致熱失控下的核融合,最終將恆星完全摧毀。當質量超過錢德拉塞卡極限(約為1.38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內部的核融合爐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時,恆星將走向坍縮;而當吸積過程中的白矮星質量達到這一極限時它們將會質量過高而燒毀。需要注意的是,白矮星還會通過碳氮氧循環在其表面形成一種與上述有所不同的並且規模小很多的熱核爆炸,這被稱作新星。一般認為質量小於9倍太陽質量左右的恆星在經歷重力坍縮的過程後是無法形成超新星 的。



根據估算,在如銀河系大小的星系中超新星爆發的幾率約為50年一次,它們在為星際物質提供豐富的重元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激波也會壓縮附近的星際雲,這是新的恆星誕生的重要啟動 機制。


超新星的英文名稱為supernova,nova在拉丁語中是「新」的意思,這表示它在天球上看上去是一顆非常明亮的新星;前綴super-是為了將超新星和一般的新星相區分,也表示了超新星具有更高的亮度,以及更稀少的分佈和不同的形成機制。根據韋氏詞典,supernova一詞最早在1926年見於出  版物中 。
  

觀測歷史

中國天文學家于公元185年觀測到的SN 185是最早記載的超新星。SN 1006則是最亮的記載的超新星,中國和阿拉伯天文學家都曾詳細描述。SN 1054是觀測最廣泛的超新星,它的爆炸形成了蟹狀星雲。SN 1572和SN 1604是銀河系最後被肉眼發現的超新星,它們被用來駁斥亞里士多德關於月亮和行星之外的宇宙不變的理論,因此對於歐洲天文史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由於望遠鏡的發展,從1885年觀測到仙女座星系中的SN 1885A開始,發現超新星的區域已經擴大到其他星系。超新星為宇宙距離提供了重要資料。在二十世紀,每一種超新星的成功模型被發展起來,同時科學家關於超新星在恆星形成過程中的作用的理解也逐漸完善。

最近觀測到一些最遙遠的超新星出現比預期要暗淡一些的情況,這為宇宙可能加速膨脹提供了證據。...<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end0716 發表於 2009-4-26 06:27 PM

科學又有新的發現了,
可惜看不到圖。
頁: [1]